新闻中心 分类>>

BOB体育app每周运动13+小时我成功把7岁儿子养成了“肥胖儿童”……

2023-05-03 21:31:0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BOB橘子:都说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个五一假期,你和你家娃没有胡吃海喝吧?温馨提醒:要是“管不住嘴、迈不开腿”,不仅咱老母亲会胖,孩子也是会胖的!

  花友@舍得~ 家里老二是个7岁男娃,在上一年级,小小年纪却是个“运动控”,每周运动13个小时以上,虽然不能跟体校的孩子比,但是比同龄人要多,具体安排包括:

  周末下午,是5公里的户外徒步(作为参考,成人正常走路的速度,一般是五公里,快步走可以达到6、7公里)。

  而且,孩子50多斤重,目测“体型匀称”,所以老母亲一直相信,自家娃是绝对和肥胖儿童沾不上边的。

  直到看见学校发下来的体检单,老母亲才惊觉,根据BMI指数,儿子居然是个“肥胖儿童”!

  家里每顿饭两个菜,一荤一素,也算搭配合理,可能坏就坏在娃运动量大,吃得多?可是调整饮食一个月多,BMI并没有下来...

  社区里的花友也纷纷表示“这孩子看着不胖啊”,“仅凭BMI就能说孩子肥胖吗?”

  带着同样的疑问,我们做了功课,查了好多资料,刚开始以为这孩子是真的胖,后来又发觉好像不一定... 究竟是怎么回事,一定要看到文章的后半部分哈。

  我一直迷之自信我家娃是绝对和肥胖儿童沾不上边的。直到学校发下来的体检单赫然写着:肥胖二字,这时我们两口子除了震惊,还是震惊!

  先说一下基本情况。家有一枚7周岁男童,从5岁开始踢球,球龄2年。6岁的时候又加了一个羽毛球项目。每周的运动量,虽然不能跟体校的孩子比,但是在同龄人和身边人群种绝对是多的。

  具体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: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2个小时的羽毛球训练;周末上午踢2次球,每次1个半小时;周末下午是5公里的户外徒步。合在一起,光是羽毛球和足球的运动时间,就是一周13个小时了。

  跟队友的震惊和拒不接受相比,我的反应能稍微好一点。并不是因为我心态好BOB体育app,而是我之前被善意提醒过...

  我说我家体重50斤,另一位妈妈特吃惊:“不可能吧,我家3年级才50斤。你这样的话,体重超重了啊!”然后她拿出手机计算器扒拉了一下,郑重地告诉我:“你家娃这BMI是肥胖,你确定你家线斤?你家称没有坏?”

  对于她这些说辞,我只是笑笑,当作耳旁风。其实我内心的潜台词是“你哪里来的标准?我家肥胖儿童?那是不可能的!”

  下课后,这位热心肠的妈妈还不放心,她抱起我儿子,又抱起她自己亲儿子,掂量了2个孩子后,她自言自语到:“体重还真是差不多。”各回各家,这事我就抛诸脑后了。

  直到昨天,我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体检单,彻底打醒了我。这不是假的,这是千真万确。我儿子他居然是个肥胖儿童!

  苍天啊,大地啊,你让一个运动控的老母亲情何以堪!如果我家不运动,那他还不得长成一个滚滚的肉球啊!

  老父亲呢,扒拉群里好友的体检单,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给我献宝:“看,咱儿子肺活量比体重正常的孩子高一大截!”

  我家老大,从小到大都是婴儿肥,而且脸型也会显得胖。每每有人看到我女儿“脸大如盆”,都好心提醒:“小姑娘还是瘦点好。”

  虽然我女儿外貌显胖,但是从小到大的体检单都是标准体重。现在进入青春期的她,更在意体重了,但是我反复算过她的BMI,无论是成人标准还是儿童标准,她都是正常范围。

  虽然在范围的偏上限,但是从来没有进入到“超重”这个领域,更没有“肥胖”这一说。

  我从来没有算过他的BMI,更没有想到这小子一下跨越了“标准”和“超重”,直接进入到“肥胖”这个雷区。我一直误以为只要复制姐姐的体育路线BOB体育app,那身高和体重都无需担心。

  每当在小区里溜娃,那些妈妈们看到我儿就经常忍不住扑哧扑哧笑:“啊,这样就是肥胖儿童啦?”我讪讪笑着:“是啊是啊,前车之鉴哪!饭还是得少吃点啊!”

  也有妈妈安慰我:“别看那些数据,小朋友还在长身体,饭还得吃饱啊,要不然饿肚子多难受啊!还影响发育。”

  这还真是高估了我家的生活水平我家的伙食也就刚刚过了温饱线吧。一家四口,每顿饭也就两个菜,从来没有3个菜以上的时候!

 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来我家吃饭,他回家跟妈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说:“他家4口人只有2道菜!”当他妈妈跟我求证的时候,我尴尬笑了笑:“哎呀,真是对不住啊,下次你儿来吃饭,我们多准备几个菜。”

  娃的饭量我不敢质疑,因为家里厨子说了,这娃运动量大,得吃饱!运动量大,也吃饱了,这可不就肥胖了么。

  “慈父”亲自搜集了各种豆子,提前泡发后,然后再煮成饭。这种杂粮饭,看着五颜六色特别好看,其实口感奇差,特别难以下咽。

  瞬间让人明白为什么古代农业社会里,劳动人民羡慕能米白面的人家。这就直接导致娃抗拒吃粗粮饭,(切确地说是豆子饭)不吃主食。我喜出望外,那真是太好了!刚好可以减肥。

  目前调整饮食已有一个月有余,但是BMI并没有下来,让大家失望了。因为我们只能管住里家里饮食,管不住他在学校吃饭添饭。

  最后的结果,还是要让大家更失望了。我已经破罐子破摔,直接放弃让娃减肥这件事了。因为过来人都知道,减肥实在太难了。而且娃目测还是体型匀称,并无发福迹象。

  为了能让老母亲多活几年,我决定放过自己,也放过娃。除了豆子饭还在继续BOB体育app,其他没有下一步行动了。长期是否有效果,我一年后再来汇报。

  看完这个故事,社区里的花友们坐不住了BOB体育app,不少人都说这孩子看着不胖啊BOB体育app!我们也是一头雾水,于是结合大家的问题做了不少功课,来仔细说说——

  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缩写,中文简称“体重指数”,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标。它的计算方法很简单:

  从公式来看,在身高相同的情况下,体重越重,BMI也就越高(也就说明这个人越胖)。

  上世纪九十年代,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专家委员会提出,BMI≥25.0 kg/m²为超重,而BMI≥30.0 kg/m²为肥胖。

  在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官网,我找到了专门用来判断孩子胖瘦程度的BMI指数标准(BMI-for-age),甚至还细分为不同的年龄段:

  花友家孩子,是个男孩子,现在7周岁,所以适用于5~19岁男孩(BMI-for-age BOYS)这张表:

  中间那条绿色的线,就是汇总了所有正常孩子发育的平均值,高于这条线是指比平均值更重,低于这条线是指比平均值更轻。

  中间往外的两条橙黄色的线,表示了一个相对优秀的范围。如果偏离中间那条线,但是也依然在这两条黄线中间,那也不必太担心。

  最外面两条紫红色线可以理解为边界线,如果抵达甚至突破这两条,要么是过度肥胖,要么是过度消瘦,都是属于不正常的发育状态。

  可以看出,对于7岁男孩来说,如果他的BMI指数低于13,太瘦;低于14,偏瘦;大于17是肥胖,大于19就是过度肥胖了!

  简言之:7岁男孩的标准BMI指数是15.5,而14~17之间属于正常范围。

  所以,按照WHO给出的儿童BMI指数标准,花友家儿子的确是“肥胖儿童”。

  我也是这么想的,于是找到了咱们国家的标准,大家可以根据自家娃的性别和年龄,对照BMI数值来看看是否超重或肥胖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《WS/T 586‑2018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》

  国内标准的确和国际的不太一样,但也差不多:7岁男孩BMI大于17.4是超重,大于18.7就是肥胖。

  这样看来,按照国内的儿童BMI标准,花友家儿子算是“超重”,不过离“肥胖”也挺近的。

  花友@蛋仔9015279632 :bmi指数纯粹就是给那些不运动的人看的,健身的人,肌肉量大了,同样的身高比那些五花肉多出许多体重,那能算是超重?超重只针对肥肉,你要是肌肉量多,那是强壮

  影响人体体重的因素很多,比如脂肪、肌肉和水。有些人 BMI 高是因为肌肉比例很高,这一点对身体是没有坏处的。

  因此,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,还要考虑体脂率,即脂肪总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。

  如果没有工具,但好奇自己的体脂率,我们搜到了一个网站可以在线测测,地址是:

  我们查了很多资料,没找到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脂率标准范围,倒是有个美国运动委员会(ACE)不分年龄的统计数据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:

  除了体脂率之外,脂肪的分布和健康也有一定关联性。所以,腰围也是衡量内脏脂肪多少的标准之一。

  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个“腰围身高比”公式,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傅君芬医师及其团队,咱们可以拿来快速判断孩子算不算肥胖。

  对6到16岁的男孩来说,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.48,就属于偏胖了,而对于10~16岁孩子,这个数字是0.46。

  不放心的,或者想更严谨一点的花友,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(AAP)的建议:从2岁开始,每年带孩子进行一次肥胖筛查。

  2023年1月9日,美国儿科学会(AAP)发布了该学会成立93年来第一版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疗指南。由此可见,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...

  总结下来,判断孩子胖瘦程度,除了BMI指数,至少还要看体脂率和腰围。所以,花友家孩子算不算“肥胖儿童”,还真就说不准了...

搜索